|
|
|
|
腹壁切口疝的发生 |
发表时间:〖2009/7/30〗 浏览次数:〖1608〗 |
|
|
|
腹壁切口疝的发生,常受以下因素的影响:切口有无感染,切口有无张力,切口位置,缝线类型,缝合技巧等。些因素大部分可设法避免和纠正,以预防切口疝的发生。 发生切口疝后,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治疗。因术后“元气”损伤,疝囊增大,腹壁周围肌肉弱,若再次手术成功机会也就相应减少。另一方面,切口疝多为切口感染的后遗症,切口愈合后短期内瘢痕尚有充血水肿,甚至尚有隐匿的感染存在,再次进行修复手术后,相应疝气复发机率就越高。所以,术后复发的疝气,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。对于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患者,应采用“无创封合疗法”或疝带长期固托。 典型病例2. 黄先生,性别:男,年龄:76岁。退休教师。 既往病史:自幼患腹股沟疝气,曾先后三次在不同医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,第一次手术在术后3年出现复发。2001年在本市某院行第二次手术,因疝环围组织缺损过大,故采用“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”,术后次日患者全身出现皮疹,术区皮肤红肿奇痒难耐。一周后B超显示植入物周围有液化暗区,被诊断为植入性排异反应。于术后两周被迫行再次手术剔除植入物。由于术中医源性损伤过多造成疝口张力过大,术后三天既发生切口疝。鉴于患者身体虚弱,无力承受再次手术,故放弃治疗,在家姑息静养。2003年经患者介绍来我院就诊。经我院各科会诊,结果认为,1.因患者身体极度虚弱、高敏体质,故不属手术适应症;2.由于疝环周围缺损过多(疝口可容纳三指),须采用促使组织再生治疗方法进行自体填补。择期行加量疝环封合疗法。治疗方案:三维治疗法+无创疝环封合术综合治疗。结果:经过综合治疗一个月后,疝口明显缩小。佩戴“雷式疝带”可自由行走;随修正治疗方案,采取加量多肽生长素再次封合疝口。经过治疗三个月后,腹股沟区肌肉组织明显增厚,包块消失,患者精神和体质都得到了改善,可参加适当体育锻炼,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。随访三年未见复发。
|
|
|
|
上一条信息:手术对“元气损伤”
下一条信息:腹股沟疝并发隐睾
|
|
|
|